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的人生:马修·刘
毕业后的时光往往充满迷茫,而对刘马修(马修·刘,预科14级;本科18级、硕士20级,作曲专业)而言,这种不确定性因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而被无限放大。面对陷入停滞的行业和模糊的前路,他凭借作曲家和音乐总监的双重才华——出乎意料地还包括表演才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距离我参加茱莉亚史上首届Zoom毕业典礼已过去五年。当时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停摆仅数月,马友友(预科71级;专业进修72级,大提琴专业)正通过阐释艺术的时代意义为我们鼓劲——他的面容在屏幕上只是偶尔卡顿的缩略小图。我至今记得当时的念头:"就这样毕业了吗?这真的是我的毕业典礼?"
但事实如此,刚走出校门的我手握茱莉亚作曲专业两个学位(若计入预科则为三个),却对前途一片茫然。在校时我曾被誉为"百老汇作曲家",然而疫情使整个行业骤然停摆。我始终保持着自我诘问的习惯:"我还能做什么?还热爱什么?能做到多好?"幸运的是,事实证明我不只擅长作曲。
在茱莉亚求学期间(感谢钢琴导师杨艺恒(预科94级;本科99级、硕士01级、博士10级,钢琴专业)和指挥导师杰弗里·米拉尔斯基),我早已参与外百老汇及地方剧院的音乐指导工作。当倪德伦集团邀我赴华担任其与陕旅集团合作项目《丝路之声》的音乐总监时,我毅然接受了这个机会。美方团队需要双语音乐总监,而流利的普通话使我成功入选。在中国与演员们建立的友谊,唤醒了我深藏心底的表演欲与舞台中心渴望。回国后我开始试镜,迅速获得首个表演角色,并以惊人速度加入了美国演员权益协会。
此后数年间,我诠释了多个极具挑战性的经典角色:黄哲伦《蝴蝶君》中的宋丽玲,《泰坦尼克号》乐队指挥华莱士·哈特利,《屋顶上的提琴手》中的提琴手(需要每周七次演奏帕尔曼创作的华彩段与幻想曲)。通过外百老汇 productions 领略桑德海姆犀利的诙谐才智,有幸与戏剧电影界的偶像同台演绎并结为挚友。最近更在外百老汇剧场AMT Theater主演《颠倒世界》,完成纽约首个全制作主演角色。谢幕时的鲜花掌声、戏服间的氤氲、霓虹灯牌与演职员通道...多数光景正如昔日所梦。
虽未接受科班表演训练,我发现茱莉亚的作曲理念可迁移至表演:如何构建角色生存的宇宙?如何精准把控音色、方法、意图与感官体验?如何在演绎中拼贴真实的自我?坚信卓越的创作者需深刻自知方能呈现真实,表演之道亦复如是。
创作之路从未停歇:去年我的作品(及表演!)为首届"茱莉亚酷儿歌集"收官;明年受新泽西音乐教师协会委托创作四部新作——作为该会荣誉校友,此乃荣光。
固然有过辉煌胜绩,但挫败与跌落亦如影随形。历经三四轮甚至五轮顶级制作试镜后,被告知"太稚嫩"或"太成熟",甚至遭遇角色性别调整;因剧场管理层更迭或投资人身故导致项目流产;海选录像、选角办公室、永无止境的试镜房中反复咏唱16小节乃至8小节的任意曲目...这一切都需要吞咽消化、承受释然。
但我深知自身幸运:能以挚爱之事构筑人生。将表演、音乐指导与作曲作为生命主轴?这本身就是天赐厚礼。虽道阻且艰,然心怀感念。关键在于保持清醒,与师友携手前行,坦然面对命运发牌。
室友菲利普·希格格(本科17级、硕士19级,大提琴专业)曾言:"无悔的人生在于自主选择遗憾。"纵有起伏跌宕,我终寻得值得坚守的事业与生活。前路是否坦途?未可知。但只要持续前行是心之所向,我便义无反顾。
2、转载其他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对稳重的陈述、观点保持中立,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证实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