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之境:梅芮迪斯·蒙克茱莉亚驻校启迪艺术新生
传奇作曲家与跨学科艺术家梅芮迪斯·蒙克邀请学子突破乐谱桎梏,重塑表演本质
所有艺术家都在创作,但梅芮迪斯·蒙克在构建世界。
上学期,当蒙克作为特聘访问艺术家加入茱莉亚学院时,学子们获得了踏入这些世界的珍贵机遇。她的到来不仅是访问,更是对全新思维模式、表演方式与存在状态的邀约。
尽管茱莉亚常邀杰出客座艺术家,蒙克的驻校却激荡出非凡能量。她的影响力辐射各学科领域,最终在卡内基赞克尔音乐厅通过茱莉亚"创意实践"项目策划的演出中迸发璀璨光芒。
蒙克以开创性的跨学科实践闻名,将嗓音、肢体与影像交织成她所称的"一首诗"。她是作曲家、表演者、导演、编舞家,更是先驱——其作品突破类型与常规,并激励他人如是而行。
驻校期间,蒙克与音乐、舞蹈、戏剧三院系学子共同探索"舞动之声/歌唱之躯"的理念。无论是通过肢体感知训练,还是《熊猫圣歌II》等经典作品的排演,她引导学子不仅诠释音乐,更要栖居其中。"作为古典音乐家,我们常视身体为音乐的通道,"与蒙克密切合作的钢琴学生马克斯·哈蒙德(2026届钢琴硕士)坦言,"但梅芮迪斯将其视为音乐本身。"
蒙克的声乐组合与长期合作者在指导学生时扮演关键角色。哈蒙德回忆首次排练《熊猫圣歌II》时,团队甚至未接触乐谱,而是先学习如何用身体承载作品。学子们在过程中学会用新方式思考、移动,在静默与空间中建立联结。"我们穿行于排练厅,以不同姿态占据空间,"他描述道。
在茱莉亚学院内部快闪活动"厅廊艺聚"中,蒙克道出贯穿其艺术哲学的心声:"乐谱是骨架,而音乐在骨架之外存活。"
"许多表演者与作曲家都认同此观点,"哈蒙德解析,"但无人能如蒙克般透彻诠释。"他指出古典音乐演奏本质是再现艺术,而乐谱虽必要,却"远不足以造就撼人心魄的表演"。
在蒙克的艺术世界里,音乐化为艺术家与观众的全息体验。"她真正致力于探索表演与音乐家身份的全部维度,"哈蒙德阐释,"她触碰着流动于世界、舞台与躯体的能量,乐谱与表演只是记录这些细节的方式。"
在四月"赞克尔音乐厅:梅芮迪斯·蒙克庆典"中,学子呈现了她的独奏与室内乐作品,多数作品要求器乐演奏者同时进行肢体律动与发声。对曾研究肢体表达的哈蒙德而言,这经历是重要提醒:"当每日在琴房苦练八小时,很难保持对音乐舞蹈关联的感知。这次经历让我重拾这些至关重要的艺术本质。"
演绎蒙克作品更需要拥抱脆弱、勇于实验并信任过程。"我们曾为节拍器四个滴答声争论数小时,"哈蒙德回忆。每个细节皆具深意,"她深刻理解:从来不存在孤立的音乐。"
这段经历为哈蒙德留下艺术与人生的双重印记。"我仰慕她多年,"他感慨,"如今更看清她的作品如何与其他音乐家、观众对话。"如今他更懂得如何让蒙克的音乐与自己演奏的其他曲目产生艺术共振。
这正是茱莉亚"创意实践"项目旨在培育的精神——创新、协作与艺术冒险。梅芮迪斯·蒙克不仅分享音乐,更传递了打破边界的整体创作观。
2、转载其他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对稳重的陈述、观点保持中立,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证实该描述。